本文修订于 2021-10-12 请核对首次阅读时间

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发现与认识-梦回圆明园

张中华
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副研究馆员,现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北京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玉河通惠河故道、西板桥及圆明园紫碧山房、远瀛观、如园、养雀笼、舍卫城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2013年起,在圆明园遗址长期从事考古工作。合著有《北京玉河》、《北京寺庙宫观考古发掘报告》,专著有《北京考古史·清代卷》。先后在《文物》、《考古与文物》、《文物春秋》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

讲座主题
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发现与认识

讲座内容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圆明园开展了持续的考古工作。配合展示、规划和研究工作,先后对如园遗址、桃花洞遗址、大宫门遗址、养雀笼遗址、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紫碧山房、舍卫城、澹泊宁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考古工作为研究圆明园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进一步展示了皇家园林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办单位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颐和园学会